自1952年第一款磁带机面世以来,50多年间磁带工业已跨过了其发展历程的三个时期。目前,磁带业界有十多个不同的记录格式以及众多自动磁带库的供应商。回顾过去,磁带产业在市场选择与技术创新间不断突破与前进,并已进入技术飞跃的第三纪元,迎来黄金时代。
1952~1987年
人工手动操作磁带存储
1952年,IBM成功发布了计算机业内的第一款磁带机,拉开了磁带发展的序幕。这一时期延续了35年,主要特征是圆轴磁带的使用,并且需要人工手动操作(装载、卸载和归档),可以视为磁带的第一纪元。
1956年第一款磁盘驱动器成功面世,随后出现了存储分工:磁盘用于在线存储,而磁带用于离线存储。不久以后,业界首次出现存储管理应用概念—备份和恢复。1984年,盒式磁带取代了圆轴磁带,从而为磁带工业的许多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7~2002年
自动带库创造“近线概念”
1987年,自动磁带库的成功问世,标志着磁带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纪元,这个时期也被称为“近线时代”。之前,离线磁带存储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工劳动。自动磁带库诞生以后,“近线”成为介于在线磁盘存储和离线人工操作磁带存储之间新型存储形式的标准名称。自动存储服务消除了以前手动磁带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的问题。
在第二个纪元末,自动磁带库不再专用于主机,很多非主机计算市场也采用了自动带库。从1997年开始,IBM和StorageTek开始了对虚拟化的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用于大型主机的虚拟带库理念。
2002年以后
磁带技术狂飙猛进
从2000年开始,存储市场上磁盘的吸引力迅速崛起。而同时,磁带在人们不太察觉之中,悄悄进入到第三纪元。到了2002年,磁带技术经历了其50年发展历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技术突破:磁带盒的容量在这一年首次超过了最大磁盘驱动器的容量。这改变了存储行业的游戏规则: 过去,一个磁盘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往往需要多盒磁带才能装得下,但是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一盒磁带就可以容纳多个磁盘的数据;过去,磁带是备份、恢复和归档的首选,但是这一技术革新把磁带带入了所有需要长期数据保存的领域。
即使廉价磁盘被引入备份和恢复市场后,磁带在整个数据保护的架构中仍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廉价磁盘与磁带紧密结合所带来的更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投入产出比,使得以完整的ILM来实现更高的生产力成为可能。因此,如果没有磁带的参与,就无法为用户实现真正具有成本优势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第三纪元给磁带产业带来了显著的可靠性、容量和性能提升。在2002年以后,磁带行业发布了更多创新。当今世界,全球每年产生的新数字信息总量超过5亿兆(Exabytes),因此市场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显而易见。据估计(+微信关注网络世界),全球80%数字信息存储在移动存储介质上,主要是磁带,其次是磁盘。仅有一小部分数据信息存储在光盘上,并且光盘日益成为消费电子或娱乐产品的存储媒介,而不再活跃于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存储市场上。
未来磁带的技术发展之路
未来磁带有望继续以比磁盘更快的速度提升容量,从而拉开与磁盘的性价比差异。整个IT行业正逐步意识到,从长期方向而言,磁带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与潜力。
通过提供WORM和加密技术,磁带解决方案供应商们把数据归档和法规遵从视为磁带在今后新兴的应用方向。StorageTek把驱动器级加密技术应用在其StorageTek T10000企业级磁带机上。专家预测,加密技术将在2006年引起业界极大关注。
尽管低成本的SATA磁盘成为一种普遍的备份和恢复的介质选择,但是很多企业仍然把磁带作为备份和恢复的首要介质。然而,磁带产品的更大空间在于固定内容、归档和法规遵从应用。据估计,这些应用的年增长率在60%~90%之间,是存储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数字化存储的增长和数据对于企业业务的重要性,要求未来的企业磁带产品以更优的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少的人工管理投入,支持24×7全天候运行。
同磁带发展的前两个纪元一样,磁带在第三纪元也将迎来其黄金时期。磁带存储解决方案的增长机会不仅将持续下去,而且还将在以下因素的刺激下加速发展。
● 磁带盒容量将以空前的速度持续增长,并有望在5年内接近4TB,而目前1TB的磁带盒已经面市。
● 由于长期归档、固定内容和法规遵从等存储需求引发了一个大量增长的数字化信息领域。到2009年,全球自动磁带库市场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基于成本考虑和便于携带的原因,大部分信息将被永久地保存在磁带上。
● 整合了磁盘阵列和企业级磁带库的虚拟磁带系统将刺激产生针对非主机和中端系统的更广阔的存储市场。
● 磁带应用的WORM特征和对永久数据加密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将驱动能够满足长期存储需求的自动磁带库产品增长。
● 在十年之内,每GB信息的自动磁带库存储成本将下降到每GB磁盘存储成本的1/20,甚至更低。
● 由于人工成本和能源成本的增长,自动磁带系统的总拥有成本(TCO)将继续明显低于在线存储的总拥有成本。 (本文作者为Horison Information Strategies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