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底,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又要在北京召开了。可以预见的是,高性能计算将会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也在本月,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在京通过了专家论证。该方案提出了研制百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突破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关键技术等目标。
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日前也投建一台名为“Roadrunner”的超级计算机。它采用了1.6万个IBM的Cell Broadband Engine(Cell B.E)处理器,并将与1.6万个AMD Opteron处理器的系统一起协同工作,其计算能力也为1000万亿次。此外,美国国防部、日本政府都在投资建设10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目前国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其计算能力是20万亿次,采用的是IBM的系统。国内厂商中,最好的是曙光,其计算能力是10万亿次。而国外现有的水平是百万亿次,也就是说,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落后了一个数量级。按照目前的进度,2008年我国将达到百万亿次,2010年达到1000万亿次的水平。届时,我国的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将与国外基本同步。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高性能计算,中科院软件所并行计算实验室副主
据曙光公司有关人员介绍,与计算能力相比,该中心更加强调应用的体验能力。据了解,以往国内用户在采购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时,更多的是依靠经验,没有更加感性的认识,有关厂商除了提供硬件平台之外,也无法为其提供更加真实的环境。如今,在软件厂商、网络厂商的共同参与下,应用环境更加真实。有关专家指出,与计算能力相比,国内在应用软件上的差距更加明显,加强有关软件的投入,是同等重要的课题。